水果都快吃不起了,为什么我们却在担心大通缩?
现在非常魔幻的一个场景正在国内上演,水果价格不断攀升,老百姓感觉买东西越来越贵了,仿佛通货膨胀就在眼前,但另一方面,3月份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却在双双下跌,汽车和电子产品价格又在不断走低,仿佛东西都卖不出去,大通缩就要来临。
就以我的个人真实经验为例,自从进入2023年,明显感觉水果贵得已经快要吃不起了,去年在网上买的一箱静宁苹果,5斤28块钱,今年同样一家店铺同样的品质,价格飙升到了43.8,去年路边卡车拖过来卖的大芒果价格是七八块钱一斤,今年涨价到了12块一斤,至于香蕉、橙子、梨子这些水果,都比去年同期贵了20%—50%,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涨,只有工资没有涨。
(相关资料图)
但另一方面,湖北汽车大降价,部分品牌价格直降9万元!还有大量五折六折优惠的活动,手机这些电子产品,价格今年也在降低,小米多款型号手机直降300-500元,为什么要降?还不是因为卖不出去!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魔幻的场景?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。
大家都清楚,CPI是衡量物价的一个重要指标,CPI过高,就代表物价上涨明显,钱越来越不值钱,老百姓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,而CPI过低,则代表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,有通缩的风险,为了避免这两种极端的情况,我国一直都把CPI目标定在3%左右,只要维持在这附近,就说明经济情况整体良好。
可自从进入2023年之后,我们维持的这种平衡点就被快速打破,一月份CPI数据只有2.1%,当时大家说,都在过年,没怎么消费也属于正常,OK,确实很合理。可现在3月份都过完了,按道理CPI总该回暖了吧,但事实则是,CPI的数据不仅没有回升,还骤降到了0.7%,这就让大家开始担心起了比物价上涨更可怕的另一种局面——大通缩。
大通缩有多可怕?看看隔壁日本就清楚了。
当年日本经济巅峰期人均GDP是同期美国的1.5倍,是中国的好几十倍,但自从陷入了通缩的局面之后,经济28年原地踏步,快速的被我们赶超并远远的甩在身后。
眼看日本年轻人都不消费,日本政府非常焦急,他们疯狂的降低利率,最终降到了零利率和负利率,因为利率降低意味着从银行贷款利息更低,把钱存在银行里获得的利息也更低,这本质上就是推着年轻人拿钱去消费,甚至为了效果更好一点,日本政府还对存钱的人征收了很高的管理费。
但这样做有用吗?答案是收效甚微,因为大通缩意味着商品的价格卖不出价格,今天苹果5块一斤,明天可能就变成了4块一斤,今天房子100万一套,明天就变成了90万一套,既然如此,那我何必急冲冲的去买东西呢?还不如把钱存起来应急,当大家都是这样心态的时候,整个社会就躺平了。
要解决这种经济困局,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重大难题,为什么日本和欧洲这么多年经济一直萎靡不振?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通缩的问题。
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步日本的后尘呢?从目前来看,有这样的苗头,但还不一定。
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,现在国内的基本情况是,M2创新高,但是CPI一路走低,今年2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.9%,创七年来新高,这意味着国家确实有想法往市场上投放更多的钱,但结果呢?衡量企业生产意愿的指标PPI为负,衡量百姓消费需求的指标CPI只有0.7%,而3月份的信贷却还在扩张,居民存款同比增加了2000亿元以上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国家确实放出来了钱,但老百姓拿到钱之后却没有去消费,而是去提前还贷或者继续存在银行,钱在金融系统空转,没有流入到市场之中,所以看起来才像是遇到了大通缩。
既然如此,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真的会陷入通缩的困局呢?答案是还不一定。
因为通缩的定义至少要CPI同比涨幅为负,且维持3个月以上,现在CPI虽然很低,但毕竟还是正的。
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,M2的拐点通常领先于非食品项CPI拐点3个月到1年不等,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,钱印出来了,最终肯定会流到企业手里,只是传导需要一个时间周期,而距离M2的上一个底部拐点已过去了接近一年半的时间,不管怎么看,非食品项的CPI都应该涨起来了。
事实上也确实应当如此,2022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贷款明显增多,但同步增加的还有企业的定期存款,这说明企业不是手上没钱,而是还在继续观望,等到机会合适,他们就会扩大生产。
从猪肉价格来看,现在这种水果比肉贵的场景也不会一直持续,因为去年二季度以来,启动了新的一轮猪周期,猪肉价格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却在2022年底持续下跌,这并不符合典型猪周期的价格运行规律。
因为猪肉价格是和能繁育的母猪数量挂钩的,母猪数量多,猪肉慢慢的就会降下来,母猪数量少,猪肉就会开始涨价,但是能繁育的母猪数量增速在去年年中就遇到了拐点,这意味着市面上投入的猪肉产量也要开始降低了,产量少,价格自然也会上涨,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,猪肉价格或许仍然存在上涨的空间。
现在这种看起来像通缩的情况,主要是因为经历了三年的口罩期、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,让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于投资和消费还存在一些顾虑,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不够好,所以都拿着钱在观望,而且三月份的汽车降价潮也在客观上拉低了CPI的数据。
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,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回暖,以及汽车行业降价潮的结束、猪肉价格的回升,这种准通缩的局面可能不会长久的持续。
不过这次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,信心比黄金更重要,如果不想走日本和欧洲的老路子,如何想办法让老百姓和企业敢放心大胆的花钱,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