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 | 铁人王进喜的“严”与“实”㊵:一切经过试验 天天要闻
大庆优良传统——一切经过试验
(资料图片)
在不同类型的客观事物中选择不同的典型进行试验,从而总结概括出该类事物中带有一般规律性的东西,借以指导面上工作的一种方法。
王进喜怎么做到“一切经过试验”的?
大庆石油会战中,在“难忘的四·一九”会后,各井队转变思想作风重视质量,但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:速度减慢。特别是井斜标准提高到3度以后,有的队怕斜,甚至又出现了吊起打慢慢磨的现象。
王进喜从一开始就在想,地面上的诸种问题解决以后,地下的技术问题就突出出来,必须尽快拿出一套打直井的技术措施,才能全面解决问题。不然,只顾“好”忘了“快”,同样完不成生产任务,也是对油田不负责任。
钻井领导对此也很重视,上上下下都在研究防斜打直的工艺措施,王进喜和大队生产技术室的工程师、技术员总结各井队的经验,经过归纳,综合出十几条,如一定要严格掌握地层变化情况,要均匀平稳送压,增加划眼次数,增大泵的排量,加装扶正器,改变水眼方向等等,最后编成“看地层、匀加压、勤划眼、大排量……”三字经一样的条条,让基层工人好记好用。
在此基础上,王进喜还经过反复考虑,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想通过改变钻具结构来找到一个更好的防斜打直的办法。以往习惯方法是“大钻头、小钻具”,打出的井井眼大,钻具细,一转起来长长的钻具在井筒里来回“晃当”,这就非常容易斜,如果遇见复杂地层,钻头稳不住,斜的可能性更大。因此,他想加粗钻铤的直径,多用接头,减少“晃当”程度,使钻具在井下起一个扶正稳定的作用,保证钻头平稳、笔直地往下钻。
钻井指挥部得知王进喜有了新想法,就派工程师帮他修改完善,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,同意在几个井队搞实验,起个名字叫“填满式钻具结构”,后来被工人叫做“小填满”或“大填满”。
经过反复试验,王进喜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“填满式钻具结构”,提高了钻井质量。
王进喜选择1205队、1281队和1262队做“填满式”试验。选择这几个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打直井的经验,技术力量比较强,几个技术员都很过硬。
试验开始后,有人直摇头,说不行。他们说:“小钻头、大钻具,非卡钻不可,净胡干!”王进喜说:“毛主席说得明白,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。实践出真知,你不实践怎么知道它不行。”他鼓励各队大胆试验。
果不出所料,有一口井刚打几百米,钻具不在井下就被卡住了,解卡以后分析原因,是遇见了流砂层,二是确实因为钻铤粗了,钻具与井壁之间空隙小了,泥浆循环阻力加大了。王进喜召集工人、技术干部一起研究,最后采取在钻铤两头加方接头的办法,加大间隙,减少泥浆阻力,解决了卡钻问题,试验顺利进行。
1281队有段时间在西区打井,这里地层变化多倾角大,是个易斜区。1281队采用填满式钻具,不敢快打。王进喜说:“毛主席说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我们不敢钻进老虎窝里就逮不住虎娃子。大家要放开胆子干,只要我们胆大心细,没有干不成的道理。”王进喜住到队上,和干部工人一起搞优质快速试验。他说你们创造过日进尺620米的纪录,今天一定要超过它。铁人亲自扶刹把边打边给大家讲怎样平稳操作,怎样把钻压放匀,怎样提起来划眼,让大家掌握要领。经过全队努力,在易斜区创造了日进尺621.4米的高纪录,7天就完了井,最后专业队来测斜,最大井斜仅2度。
经过一段时间试验,有领导支持,专家帮助,“填满式”取得了成功,受到大家的好评。1205钻井队,也越打越好,有一口井最大井斜才0.6度。
又是一个“0.6”!
井斜0.6度,井底位移仅0.4米。可以说,1205队打出了笔直井,年初他曾因超了0.6度挨批填井,如今打出了0.6度的笔直井,这是没有忘记那“难忘的四·一九”,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结果,也是铁人老队长日夜奔波操劳的结晶!实践证明,坚持“一切经过试验”,是制定和实施正确决策的前提,能有效地解决问题,提高领导水平,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。
原标题:《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 | 铁人王进喜的“严”与“实”㊵:一切经过试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