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过后,要警惕哪些传染病?
近日
【资料图】
海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、
局地特大暴雨,
吉林、黑龙江等地也出现降水天气。
暴雨洪涝之后,
可能带来哪些疾病?
人们又该如何预防呢?
小心病从口入
正值雨季汛期,
饮食不洁或饮用被污染的水等
都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,
出现腹痛、呕吐,
甚至发热等症状。
专业人士指出,
要注意饮食健康,
不喝生水;
少饮用冷饮,
以免损伤肠胃,
增加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风险。
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。
贮存或加工食物时,
要生熟分开,
防止交叉污染
及时清除雨水泡过的垃圾,
保证下水畅通,
对被淹房屋内外进行消毒杀菌处理。
注意皮肤疾病
夏季气候温暖潮湿,
极易滋生细菌蚊虫,
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,
也容易出现一些皮肤不适的症状。
医生指出,
浸渍皮炎、湿疹皮炎、真菌细菌等导致的
感染性皮肤疾病及虫咬性皮炎等
几类皮肤病较为常见。
浸渍皮炎主要表现为
手足发白、起皱,
严重者会出现
脱皮、糜烂、渗液
伴有瘙痒、疼痛等症状。
对于发白、起皱等情况,
可以外用达克宁或百多邦软膏
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;
对于出现糜烂、渗液等情况,
一般采用3%硼酸溶液冷敷,
起到拔干、消炎的作用。
如果皮肤长期浸泡在洪水中,
容易发生足癣、股癣、体癣等真菌性皮肤病,
或毛囊炎、脓疱疮等细菌性皮肤病。
其中,
破损处的皮肤极易合并细菌感染,
严重时可造成丹毒、蜂窝组织炎等。
毛囊炎表现为毛囊性的丘疹、脓疱;
脓疱疮好发于儿童,
表现为水疱、脓疱、糜烂、结黄痂等,
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疼痛、剥脱、发热等。
专家提示,
为防止皮肤病发生,
要尽量降低接触污水的频率,
注意个人卫生,
及时换洗贴身衣物,
注意皮肤褶皱部位局部清洁,
保持局部的干燥、透气,
不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物品。
户外作业应穿戴好防护衣帽,
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,
穿防水长筒靴,
浸泡后及时清洁,
对破损皮肤及时消毒。
同时,
有些疾病通过老鼠、蚊子等动物传播,
还需做好
防蚊、灭鼠、灭蝇工作。
洪涝后生活指南
暴雨洪水过去,
灾情还没结束,
做好洪涝后的防疫工作,
才能真正回到正常生活。
以下是洪涝灾害后的生活指南↓↓
多位专家提示,
如果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,
或皮肤问题较为严重、
使用外用药物无明显缓解时,
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疗。